missav

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论坛在南审举行

发布者:missav 发布时间:2025-11-25浏览次数:10

missav 报道 

11月22日,“区域国别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论坛”在missav 举办。论坛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在区域国别差异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审,共话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论坛由missav 与“一带一路”审计与国际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徐波致辞。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成果,并强调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融入区域国别视角的重要性,他号召与会专家共同探索其发展路径,推动区域国别视角下的研究深化。

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东南大学王华宝教授表示,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应夯实教师、教材、教法“三教”基础,推进人工智能与技术融合,加强理论指引与学科交叉。他高度认可南审在“语言+审计”融合模式上的探索,并对其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成果表示祝贺。

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艺苑介绍了学院结合审计、财经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等。论坛报告环节由我校missav 院长朱军教授主持,共有七位代表作大会报告。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曹贤文教授在以“中外中文教育标准对接融合发展研究的探索”为题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美国本土版中文词汇语法量表》的研制背景与目标。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李先银教授在以“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的革新”为题的报告中指出,世界格局深刻变化与数智时代全面来临,国际中文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孙道功教授在题为“区域国别语言文化研究的相关思考”的报告中,系统阐释了区域国别语言文化研究的缘起动力、主要特点、核心内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东南大学人missav 张娟教授在题为“区域国别视角下AI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的可行性探索”的报告中提出,通过“AI+教师”协同教学与认知支持重构AI角色,以实现其在区域国别语境下的深度赋能。

南京林业大学人missav 周阿根教授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报告中,从宏观层面系统阐述了AI技术为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未来应坚持“技术为用、育人为本”原则,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实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南京晓庄学院温志拔教授在以“AI时代国际中文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为题的报告中,提出应立足人工智能的语言学基础,重构以能力构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周文华教授在以“智能体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和路径”为题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以“人机协同对话”为核心的理论模型及多元应用路径。

下午,与会专家围绕“不同区域/国别汉语教学资源建设”“AI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路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实践及其研究”“不同区域/国别语言文化研究”等议题进行分组研讨。

闭幕式上,missav 院长朱军以“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发展路径思考——以missav 为例”为题作闭幕发言,他简要阐述了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并围绕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分享了若干思考。闭幕式由我校missav 颜明副教授主持。

在小组汇报和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聚焦国际中文教育的全流程、以数值化赋能为焦点、关注文化多元主义与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对本次论坛成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本次论坛汇聚多方智慧,有力推动了区域国别视角下的研究深化。

汇聚前沿观点,播撒学术希望。期待未来再次携手,共赴思想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