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av 陈靖羽 徐嘉蔓 报道
为提升同学们对互动语言学以及前沿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了解,2025年11月21日下午,missav 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语言科学院研究员李先银作“口语互动中的时间管理体制”主题讲座,深入讲解互动语言学的核心主题。

missav 院长朱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李老师先以时间为切入点,逐步过渡到口语这个核心主题,在与同学们的友好互动中,介绍了话轮转换机制,将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口语交流以一种更学术更专业的角度展开,为同学们打开口语研究这一新世界的大门。

随后,李老师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给同学们说明了“话语交叠”这一概念。他表示,这是口语互动中常见的时间管理现象,表现为不同说话者之间话语的重叠与交错。他将其细分为介入、反馈、合作、协奏、谈判等多种类型,并借助生动的生活实例,阐释了各类叠连在真实对话中的功能与影响,使同学们对这一抽象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李老师进一步讲解了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韵律填充”现象。他指出,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如“嗯”“啊”“那个”等无实际意义的词语来填充语句之间的空隙,这些韵律填充词不仅有助于说话者组织语言、争取思考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说话者的情绪状态,如犹豫、紧张或强调等。
李老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口语表达中常见的“困难”类型,包括因思维中断导致的表达不畅、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语言混乱,以及因话题转换不自然而造成的沟通障碍。他通过具体案例说明,这些困难并非不可克服,关键在于掌握适当的时间管理与话语组织策略。
李老师还介绍了“话语潜藏”这一概念,即口语交流中未明说但通过语气、节奏、停顿等方式传递的深层信息。他鼓励同学们在口语练习中不仅要关注“说了什么”,更要留意“如何说”,从而全面提升口语互动的质量与效果。

最后,李老师还就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问题,为同学们讲解了话语修复的内容,包含修正、修缮、修补等。
问答交流与互动的环节中,学院老师与同学们积极围绕口语中的“就是”“这样”等问题提出疑问与探究,李老师耐心回答了相关问题。讲座在热烈融洽的交流中步入尾声。

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深刻理解了口语互动背后的时间逻辑与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各类口语交际中更加自信、从容。
